醫療照護用在app以及行動裝置上:
行動裝置app:手機、平板等。近年來雲端服務、智慧型行動裝置迅速發展,使用者得習慣越來越多的各類的行動服務,讓行動業者因此降低不少學習成本,還有時間節省上的效益,更多的業者往這方面投入,因此使得行動醫療市場迅速發展。
此技術的發展所欲解決的問題為何?
對於行動裝置的優點來說,是使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記錄和得知自己的健康狀態,不必再長時間往醫院跑,但最需要以及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和金錢的老人以及小孩就可以在這方面省去許多成本,在平常的生活中同步做醫療照護的工作,不僅省下許多時間、金錢、還有醫療資源,也能讓使用者隨時掌控自己的健康這也是業者和使用者想解決的問題。(出處1)
在應用方面,若從應用領域來看,健康照護提供者端和消費者端的行動間康照護,市占率分別為30%和70%。健康照護提供者端方面,其應用範圍包括電子醫囑、電子健康紀錄、遠距病患監測、影像、雙向溝通、定點照護、教學等......消費者端的行動健康照護方面,則包括慢性病管理、改善驅動決策的臨床和病患臨床報告之資訊。(出處1)
此技術的重要性為何?
App必須知道許多事情,像是使用者目前是站著還是坐著,這方面就關於「行動安全照護系統(Location-Based Service,簡稱LBS)」,通過行動網路或WIFI無限存取點或GPS提供使用者一個行動定位服務功能。使用LBS可立即發出確切位置通知家人或醫院。例如目前有些實驗在做一個裝置可以偵測老人居家時是否跌倒,或著其他狀況,並在第一時間通知家人和醫院,達到急救在最短時間內。
此技術所採行的解決方案為何?
安全照護是居家行動照護裝置最重要的一環。除了老人、小孩的照顧外,對於一些疾病高危險群的患者(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氣喘、癲癇等),利用行動裝置照護的功能,也可以提供一個緊急安全通報網,除來可以降低照護人力需求,也可以提高整體的醫療品質。使用智慧型行動裝置有要用到的感測元件如光學影像、 重力、高度、溫度等......,而且面對社會邁向高齡化與少子化,對於提供高齡或獨居還有小孩一個行動定位、即時通話與互動的安全照護管理平台也越來越重要。要做到更能確認照護人目前的狀況對於感測元件內的物質,可能整個房子內的裝置都有射線,造成長期累積的傷害。
採用此科技是否有其優勢?
因為目前開發中國家以上幾乎每個成人都有行動裝置,而且現在不管走到哪幾乎都有wifi(雖然大多都有密碼)但已經漸漸有許多公用網路,開放之後有智慧型行動裝置的使用者就可以使用到醫療照護相關的App。
因此,全球行動醫療市場的發展,其實會與各國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相關。2011與行動醫療照護相關的App總下載次數達7.18一次,付費與免費下載比重約為12%及88%,預估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使用群族可在2016年達33億人,市場規模可達110億美元,從2011~2016年的年複合率高達72%,如果到最後幾乎每個人都有行動裝置,對於健康醫療照護是否能統一、或規格化的議題也相當重要,這就有可能是潛在的風險,若是統一,對於資料是否能提供相對的隱私等也是一大問題。或者像是有些電影題材,因為行動裝置使用統一,間接控制人群,可能反而讓健康照護變成軍事用途(稍微堤外)。(出處2)
結論:
老人以及小孩對行動裝置的運用,比如小孩如果太早接觸手機,以及平板,影響視力、只拿來玩遊戲、長時間待在家裡,若無其他人管控,大人不再或上班(不能做一些強制性的舉動)不一定能做到完整的醫療照護。而老人的部分會對於人性這方面感到疑慮,雖然那是偏向醫療器材的部分,但行動裝置的醫療照護在未來也有可能會結合一些器材的功用,相對小孩也一樣,老人的行動較不方便,也礙於有些並沒有識字的能力,還有視力問題,還要有另外一個人來輔助。如此對於高齡長輩主要的使用者而言,如何提供一個友善、安全、且容易使用介面的智慧型行動裝置給他們使用也是重要的問題之一。因為行動裝置對於介面超做困難,目前就有些產業推出穿戴式行動醫療裝置,像是小米手環和Apple Watch等,但目前這兩項使用年齡成比較偏年輕的使用者(為了管控運動與健康而設計),老人可能會用穿戴式的心率紀錄器來達到遠距離醫療照護的效果。出處(1.2)
參考資料及出處:
出處:http://www.digitimes.com.tw/tw/cloud/shwnws.asp?CnlID=16&packageid=7802&id=0000352615_7L45CG5S2NYQYH4NAGO4Z&cat=50&ct=1
出處2:http://cdnet.stpi.narl.org.tw/techroom/market/bio/2014/bio_14_006.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